梅里雪山的冰川,西坡不輸東坡
有人將梅里雪山比喻為冷傲的冰川女神,這個比喻并不夸張。梅里雪山是橫斷山區較大的冰川作用中心,根據2004年中國第二次冰川編目成果,梅里雪山共有55條冰川,總面積為128.54平方公里,其中卡瓦格博西北坡的甲應冰川面積居首。梅里雪山東坡的明永冰川已成知名景區,而西坡的甲應冰川還沒有過多的人涉足。從甲應村往梅里雪山跟前徒步,會遇到一個冰湖,冰湖向上,一條活躍的海洋性冰川順著山谷奔騰而來,氣勢恢弘,鋪滿整條山谷。
被“折疊”的村莊甲應村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
漢代
朝魯庫倫古城
級別:軍事障城
漢外長城南線最西端的一座障城。
據《漢書》記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為抵御匈奴南侵,漢武帝派遣光祿勛徐自為,出五原塞數百里修筑新的長城防線(今被稱為漢外長城)。長城沿線有諸多屯兵用的城堡,被稱為障,朝魯庫倫古城邊長約130米,周長約520米。朝魯庫倫是蒙古語石頭城的意思,古城很有可能是文獻記載中的宿虜城。城內曾出土包括“千秋萬歲”瓦當在內的大量漢代文物,還發現了一些西夏時期的遺存,推測該城在西夏抵御蒙古時曾被再次利用過。朝魯庫倫古城與漢長城相距約400米,長城呈西北—東南走向,綿延于戈壁之上。長城墻體為石片壘砌,中部以土石填充。攝影師以自己為參照,通過航拍可見古城墻體的殘存高度。
尋城內蒙古 翻閱草原古城書寫的北疆“史記”
察瓦龍和左貢之間的公路途中有一個堂堆拉埡口,是去往甲應村的入口,從這里到甲應村大約有40公里的盤山路,路上你會看到怒江的支流玉曲在兩山夾峙的峽谷中畫出優美的曲線,而比這曲線更彎曲的是從谷底爬升起的“之”字形山路。
被“折疊”的村莊甲應村
滴水灘瀑布群 巖溶型多級瀑布 北盤江水系
在黃果樹瀑布以西約6公里處,還有一處可與黃果樹瀑布媲美的巖溶型瀑布,它便是滴水灘瀑布群。滴水灘瀑布群是由打幫河—壩陵河的右岸支流頭塘河在連續裂點上形成的多級瀑布。它的總落差達到了400米,落差高度是黃果樹瀑布的6倍。滴水灘瀑布群由三個大瀑布和幾十個中小瀑布組成,三個大瀑布由上游到下游依次為連天瀑布、沖坑瀑布和高灘瀑布,圖為連天和沖坑兩大瀑布。
在第二階梯上 尋找中國壯麗的 瀑布群
蜘蛛巖瀑布 巖溶型懸洞瀑布 北盤江水系
黃果樹瀑布群是以黃果樹瀑布為核心、幾十個形態奇異的瀑布組成的瀑布群。由于喀斯特地貌中遍布地下河,因此會有暗河自懸崖上的溶洞口流出,如果溶洞口與地面有較大高差,則會形成壯觀的懸洞瀑布,懸洞瀑布也是喀斯特地貌區常見的瀑布類型。黃果樹瀑布以西4公里處,在高30多米的巖壁上,開有一個直徑8米的溶洞口,一條暗河從洞口流出,如巨龍噴水般呼嘯而下,這便是黃果樹瀑布群中的蜘蛛巖瀑布。
在第二階梯上 尋找中國壯麗的 瀑布群
甲應村以及生活其中的人為我們詮釋了一種安靜和淡然
甲應村是一個三面被群山環抱的小村莊,從村莊向南望去,將軍峰威嚴聳立,仿佛近在咫尺。落日時分,梅里群山褪去些許冷峻,多了幾分柔情,甲應村漸漸進入暮色之中,顯得更加靜謐安詳、與世無爭。
被“折疊”的村莊甲應村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
漢代
那仁烏布爾1號障城(達巴圖古城)
級別:軍事障城
扼守著從狼山到河套平原的咽喉要道。
內蒙古的古城營造時間從4000多年前一直綿延至民國時期,堪稱一本記錄北疆歷史的無字史書。因數量龐大,所以我們只在地圖上標注了主要的古城。春秋戰國時期,控制華北北部的燕國、趙國就曾在內蒙古境內修建過眾多軍事障城。秦漢時期,中央王朝曾在此修建了大量的城池。圖為位于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的那仁烏布爾1號障城。古城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城呈正方形,邊長約35米,南城呈長方形,長約60米、寬約40米,為石砌城墻。據推測,此城為《史記》中記載的高闕塞,高闕塞始建于戰國趙武靈王時,漢代與匈奴作戰中又新砌。但目前學界對高闕塞的位置仍存在爭議。漢朝在內蒙古建造了多座郡城、縣城、軍事障城,比如麻池古城、陳二壕城址、增隆昌城址、巴音烏拉1號障城、圐圙補隆1號障城、三蓋腦包障城等。
尋城內蒙古 翻閱草原古城書寫的北疆“史記”
芙蓉鎮瀑布 巖溶型多級瀑布 沅江水系
沅江是湘西最大的河流,也是連接洞庭湖和貴州東部的重要水道,沅江和它的多條支流如毛細血管般深入到了貴州、湖南的許多地區,起到了溝通東西的重要作用。在沅江支流酉水的支流猛洞河流經的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永順縣,就有一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山水古鎮,這便是芙蓉鎮。在鎮口的猛洞河渡口,有一條多級瀑布,這便是芙蓉鎮瀑布,芙蓉鎮也被稱為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攝影/王正坤)。
在第二階梯上 尋找中國壯麗的 瀑布群
攝影 / 王正坤
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后旗
北魏
克里孟城址(牛川城)
級別:部落王城
北魏在此城宣告建國。
北魏為北方游牧部落鮮卑人建立的政權,登國元年(386年),拓跋珪在牛川城召開部落大會宣布建國,牛川城就位于察哈爾右翼后旗烏蘭哈達蘇木后坊子村北,此城分東西兩部分,東城為五邊形,西城接東城而建,呈梯形,城墻為夯土建造,是在漢代城址上改建的。有學者推測,此城還可能是北魏六鎮之一的柔玄鎮治所,六鎮即北魏為防柔然南侵而建的若干個軍事重鎮的統稱。如今,一條公路穿城而過,公路是被列入文保單位前修建的。
尋城內蒙古 翻閱草原古城書寫的北疆“史記”
無論彎路還是直路,都是冒險之路
219國道的修通為梅里西坡看雪山帶來了更多的自駕愛好者,那些把丙察察和丙察左奉為經典線路的自駕者,幾乎都會為梅里雪山深處的甲應村而心動,有些人則會不辭辛苦地前往。其實每一次進入甲應村都是一次冒險,再強悍的越野車在這高山深谷間都顯得無比渺小。有一段前往甲應村的山路是名副其實的山巔之路,路沿著山脊梁延伸,兩側即是陡崖深谷。如果沒有云霧,可以看到三座雪峰排列在眼前,其中就有讓人神往的卡瓦格博。自駕者之間的提醒常常是:景色雖美,但要量力而行。
被“折疊”的村莊甲應村
甲應村是一個藏族小村莊,它的小體現在整個村莊只有4戶人家30口人。這里的耕地不多,但對于僅有的4戶人家還是綽綽有余。近幾年,察瓦龍鄉政府支持村中每戶人家可以開一個客棧。甲應村的客棧一般都由女主人打理,男人們要么負責接送客人,要么上山采藥。本圖及下兩圖是作者采訪中拍攝的3戶人家的合影。圖是達江措老人一家。
被“折疊”的村莊甲應村
斗水牛:一江碧水中的力量角斗
清水江的“水邊苗”與住在離河較遠處山地的“高坡苗”在生活習俗上有著明顯的差異。斗水牛就是“水邊苗”村寨中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圖為清水江一條支流上正在舉辦的斗水牛大賽,兩頭健碩的水牛在水中角斗,失敗者落荒而逃,勝利者窮追不舍。岸上觀眾人山人海,吶喊聲飄蕩在江面上。本圖攝于2011年。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樹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冷泉:黑暗深海中的生命綠洲
冷泉生態系統是一個特殊的深?;苌鷳B系統,其運轉機制與陸地和淺海以光合作用為基底的生態系統,有著本質的區別。
冷泉生態系統的盛衰和演化,取決于海底下能量供給的強弱,也就是冷泉流體活動的周期性變化。在海馬冷泉的甲烷高濃度區?常能見到海底噴口?,嗜甲烷菌所滋養的貽貝?、擬蛾螺?和花貝?等大型底棲生物在此生長繁衍,形成規模巨大的貽貝群落?;在海馬冷泉有伴溢蛤(俗稱“白瓜貝”)?分布的區域,屬于硫化氫高濃度區?。來自海底下的流體成分以硫化氫為主。硫化氫供給量的大小決定了這種大型嗜硫生物的分布和興亡。見到大面積直立的白瓜貝群,意味著硫化氫供給充足。若白瓜貝殼體已經躺平,并有管狀蠕蟲?和細管蟲(環紋硬須蟲)?出現,說明這里的硫化氫供給已經非常弱了。鎧甲蝦?、阿爾文蝦?、海蛇尾?、海參?和???在海馬冷泉的貽貝和白瓜貝群落中幾乎隨處可見,偶爾還能見到大王具足蟲?、帝王蟹?、鼠尾魚?、銀鮫?、盲鰻?、章魚和紅蝦等動物來此覓食。自生碳酸鹽巖在海馬冷泉區內廣泛分布,是研究其演化歷史的重要依據。生物學家們研究發現,海馬冷泉的眾多生物此前從未被發現,并且很多物種如細管蟲還屬于特有物種。他們現已正式命名了“海馬貽貝”、“海馬蛤”等多個新物種。香港浸會大學的邱建文教授認為:海馬冷泉有其獨特的生物地理區域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故而不能簡單地將其視為西太平洋冷泉與印度洋冷泉間的過渡區。繪圖/宋翰笛
探索海馬冷泉
水江流淌出的“少數民族文書敦煌”
明清及民國時期長達數百年的清水江木材貿易,深刻影響了沿江各族群的生產、生活模式。在貿易繁榮的年代里,清水江流域大量的經濟活動都要簽訂契約,如山林土地權屬轉移、人工造林及管理、木材貿易及林業利益分配等。至今,清水江沿線還遺存著大量碑刻、紙契、木契、布契、文告、賬簿、鄉規民約,總數近50萬件,在中國民間文書中是僅次于徽州文書的重要存在。
圖為錦屏縣的清水江和風雨橋風格的橋梁,江邊一座古廟中鐫刻著古老的江規。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樹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海馬冷泉”位于我國南海海域,水深1300—1800米(?繪圖/宋翰笛),是目前全球海底已知的最大規模深海冷泉系統。
探索海馬冷泉
璀璨的苗銀之江:清水江“貿易順差”帶來的光華與財富
清水江的苗族銀飾是中國最復雜、最璀璨、最奢華的苗族銀飾,明顯勝過其他地區的苗族。歷時漫長的木材貿易帶來了大量的白銀,并漸漸以銀飾的形式沉淀在苗族女性的身上,成為夸耀家族經濟實力以及財富傳承的載體,也有治病、辟邪的吉祥寓意。在清水江畔的重要節日姊妹節中,苗族女子會穿上銀飾盛裝來到江邊聚會,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銀飾配件繁復,一整套銀飾約有二十多件,最重可達二三十斤。清水江流域的銀衣組合部件可達數百之多,呈現出繁復精致的美。銀匠把熔煉過的白銀制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壓、刻、鏤、編織等工藝,制出精美紋樣。一件銀飾多的要經過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本跨頁圖為清水江姊妹節時人們在江邊踩鼓的熱鬧場景,苗族女子們穿戴著精美復雜的銀飾和銀衣。圖攝于2014年。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樹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江水如鏈,古鎮如珠:五百年“木材時代”的遺存
清水江五百年的“木材時代”在沿江及河口附近形成了下司、施洞、革東、卦治、王寨、茅坪、甕洞、托口、洪江等諸多商鎮,將古老清水江串聯成一條碩大的珍珠鏈。凱里下司古鎮建筑風格多樣,徽派建筑特色的白墻黑瓦與有苗侗民族特色的吊腳樓、鼓樓等相得益彰。托口曾是湘黔交界處的大碼頭,十八座青石板碼頭一字兒排開,連排水的水漏都是銅錢狀的。洪江在清康熙年間便有煙火萬家,稱為巨鎮。洪江古商城在清中晚期巔峰時曾有15家錢莊、十大會館、44個商碼頭……人稱“小金陵”。圖為清水江與水交匯處的洪江黔陽古城。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樹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方形的崮,是怎么形成的?
岱崮地貌屬于構造地貌中的桌山或方山,它的形成演化主要經歷四個階段,即沉積階段、構造抬升階段、侵蝕剝蝕階段和崩塌成崮階段。首先,合適的沉積環境形成了寒武—奧陶系以碳酸鹽巖為主的地層組合,這是岱崮地貌形成的物質基礎。其次,由于地層抬升并伴隨著斷裂構造,陸上巖層開始在軟弱帶遭受侵蝕剝蝕,地表變得崎嶇不平;隨后,在外動力沿構造破碎帶持續風化剝蝕的作用下,溝谷及分水嶺雛形顯現,巨厚的碳酸鹽巖層被流水切穿,崮的形態開始顯現;由于形成崮體的石灰巖比上、下軟弱巖層的抗風化能力較強,石灰巖上覆的蓋層長期受風化剝蝕作用并趨于殆盡,下部的軟弱巖層風化速度快,形成了一個個代表風化殘積物休止角的山丘坡面,最終在外力周而復始的作用下,形成了岱崮地貌典型的方山形態(繪圖/吳筱蘭)。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與眾不同的龍舟節:清水江上的盛會
每年春夏之交的龍舟節,江邊村寨都會有龍舟下水順流而下參加龍舟大賽,在清水江水面寬闊的地方一爭高下。人們會給龍舟披紅掛彩,舉行隆重的儀式,放鞭炮、踩蘆笙,參加的人成千上萬,是苗疆腹地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清水江的龍舟很特別,以巨樹挖槽,兩樹并合而成為舟。舟極長,劃龍舟者皆站立劃槳,競渡于清水江寬深之處。短橈激水,行走如飛。這也是清水江歷史上盛產巨木,又多技藝高強的排夫的佐證。在清水江,龍舟節是堪比漢族春節的重要節日,和其他地方的端午龍舟文化內涵也有所不同。龍舟頭部像是一個水牛,巨大的尖角指向天空。水牛也是苗族崇拜的圖騰之一。
本圖及下兩圖為清水江龍舟節的場景,拍攝于2010—2017年。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樹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魯中南低山丘陵如一塊高聳的“飛地”,屹立于華北平原之上
魯中南低山丘陵自然區位于山東省中部地區,是整個華北平原東部地勢最高的區域,猶如一塊高聳的“飛地”屹立于華北平原之上(右頁圖?繪圖/辰曦)。其中的泰山、魯山、沂山、徂徠山和蒙山海拔在1000米以上,向外圍地區逐漸過渡為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地形整體起伏較小,形成了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布其間的特點。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山東省是我國的“巖溶省”,可溶性巖層占山東省總面積的十分之一
山東省是我國北方巖溶地貌分布面積最廣的省份之一,可溶性巖層以寒武系和奧陶系的碳酸鹽巖巖層為主,巖性以灰巖、白云巖為主,總厚度達1400米,出露面積約為1.62萬平方公里,占山東省陸地面積的近十分之一。這些巖溶地貌區大部分集中分布在魯中南低山丘陵地區,僅小部分散布在山東半島等地,其上發育著數量眾多、類型齊全的崮群、泉群、洞穴群等典型的溫帶巖溶地貌景觀,可以說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一個“巖溶省”。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體驗喀斯特運動的樂趣,普通大眾正在進入其中
喀斯特地貌曾是眾多高手挑戰自我的極限場,但這并不是說喀斯特地貌就與普通大眾絕緣了。在看到眾多高手挑戰自我的圖片或視頻時,許多人都有一試身手的欲望。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也參與到了喀斯特運動中,喀斯特地貌正在成為大眾新“玩”場。圖為貴州省紫云格凸國際攀巖節的攀巖公開賽上,普通人正在借助工具完成攀巖挑戰。在很多喀斯特地貌區,攀巖設備都很齊全,防護措施也很到位,并且巖壁凹凸面特別豐富,既適合高手競技,又適合初學者練習。
喀斯特地貌 正從極限挑戰場 變成大眾新“玩”場
適宜的地形和氣候條件,為魯中南地區孕育了獨具地方特色的物產
魯中南低山丘陵自然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氣溫約為13℃,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600—700毫米之間,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全年日照時數在2400—260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58%,總體上水熱條件配合較好,加上本區多低山、丘陵,地形地貌的變化使不同地區形成了復雜多樣的局部小氣候,孕育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優勢物產,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全區丘陵外緣的山前剝蝕—堆積平原帶與山地內的河谷平原,共同構成了全區富饒的農業生產區。山楂、蘋果是當地盛產的水果,每到水果成熟的時節,果農們便忙碌了起來,紅彤彤的果實預示著這里又迎來一個豐收年( 攝影/王寧);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攝影 / 王寧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攝影 / 王寧
圖為廣西河池鳳山縣的穿龍巖溶洞入口處用吊繩和桌椅搭起來的休閑場所,普通人可以借助工具攀巖到洞頂,并在吊桌上休憩(攝影/羅宏杰)。
喀斯特地貌 正從極限挑戰場 變成大眾新“玩”場
攝影 / 羅宏杰
極限高手既可以完成地心之旅,又能在水下“龍宮”遨游
喀斯特地貌中奇絕的巖壁、天坑、暗河、豎井、溶洞、天生橋等,為極限高手們提供了挑戰自我的舞臺。在喀斯特運動中,也頻繁涌現了眾多的極限挑戰高手,他們或是能從天坑天生橋上神兵天降,或是可以在地下百米的豎井之中深入地心,或是可以在水下“龍宮”中自由遨游。在這些地貌深處,既能夠領略到常人見不到的奇異景觀,還能夠向挑戰自我、挑戰極限發起沖擊。巨大的誘惑力讓很多喀斯特地貌都成為了極限挑戰場。圖為探洞高手在貴州羅甸縣棲霞洞的豎井中深入地心。
喀斯特地貌 正從極限挑戰場 變成大眾新“玩”場
站在紀王崮向遠處眺望,一座座崮體綿延相連,恰似“崮上長城”
紀王崮位于臨沂市沂水縣泉莊鎮境內,崮頂平坦、開闊,海拔約577米,面積近4平方公里,是七十二崮中崮頂面積最大、也是唯一一座自古以來就有人生活居住的崮。據《沂水縣志》記載:“紀王崮,巔平闊,可容萬人,相傳紀侯去國居此?!闭驹诩o王崮崮頂,周圍幾十座形態各異的崮體漸次涌來,崮體之間綿延相連,蔚為壯觀,恰似一座“崮上長城”,方形的崮身又好似聳立在長城之上的烽火臺。崮基坡度和緩,人們在其上開墾梯田、種植農作物等。一場大雪過后,梯田的輪廓若隱若現,一道道梯田仿佛是人們雕刻在大地上的等高線。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喀斯特巖壁和落水洞 造就的“蜘蛛俠”和“小龍女”
喀斯特巖壁凹凸不平,巖壁上布滿了刺、柱、筍、坑等,可以形成讓人騰挪閃轉的支點,因此許多喀斯特巖壁都非常適合攀巖。圖為廣西陽朔縣的月亮巖,這是一處在全球都有影響力的喀斯特攀巖巖壁,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攀巖高手在此競技,他們化身蜘蛛俠踩凹坑、抓凸點,如履平地(攝影/Syria)。
喀斯特地貌 正從極限挑戰場 變成大眾新“玩”場
攝影 / Syria
圖為臨沂市沂水縣院東頭鎮和尚帽子村,人們在崮體上開墾梯田,種植農作物,從高空俯瞰,仿佛為崮體畫上了一圈圈等高線。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這組照片從太空中清晰記錄了帶食月落的過程,月球看上去非常之扁(攝影/銀河航天&劉博洋)。
日月畸態 逆溫層演繹視覺魔法
喀斯特成為新“玩”場,透露著人地關系新變化
圖為貴州畢節市納雍縣豬場苗族彝族鄉的一處溶洞籃球場,這個籃球場為當地村民集資自建。在貴州還有許多類似的溶洞籃球場。在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的貴州,溶洞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個遮風避雨、驅寒避暑的去處,尤其是溶洞不占用耕地,將洞底稍作改造便可成為一個球場,在洞中打球,既不用擔心天氣陰晴,更無需擔心季節冷熱。除了籃球場,火遍全國的“村BA”舉辦地臺江縣臺盤村的籃球場也利用了喀斯特地貌的特點。臺盤村籃球場建在一個巨大的漏斗中,漏斗四周的斜坡恰好可以砌成一層層的觀眾看臺,降水之后,水可以利用喀斯特地貌的特點滲入地下,且無論外面風雨有多大,在漏斗中都不會受到影響。這些球場體現著當地人的生活智慧,也體現著人地關系的變化。攝影/周曦
喀斯特地貌 正從極限挑戰場 變成大眾新“玩”場
攝影 / 周曦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逆溫層將落日影像撕扯扭曲
如圖所示,太陽在穿越逆溫層的某些特定時刻“長出尖來”,即向兩側出現尖突狀的變形虛像。在另一些特定時刻,又可能讓落日頂部或底部的某一部分和主體分離開來,看上去好像太陽“掉了一塊”。通過延時攝影,這些不同時刻的奇觀瞬間,可以纖毫畢現。若是將其連貫成視頻,太陽就像亂水中的倒影那樣,反復抖動變形。攝影/李美英
圖為在一處喀斯特的落水洞中,極限挑戰者將一條繩索掛在崖壁兩側,躺在繩上,頗似《神雕俠侶》中小龍女靠一條繩子就能躺平、熟睡的繩睡功。落水洞中跌落的瀑布更是增添了挑戰難度,讓挑戰者在享受極限樂趣時,還能夠欣賞到常人難以看到的另一視角的奇異景觀(供圖/施海林)。
喀斯特地貌 正從極限挑戰場 變成大眾新“玩”場
圖為沂水縣院東頭鎮的崮群雪景,雪后的梯田“等高線”更顯清晰,密密匝匝、層層疊置的曲線鋪滿視線,延至天際,盡顯自然與人文結合之美。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金烏躍海,立足成蜃”,可以作為對這種景觀的概括。在日出、日落的特定階段,由于超絕熱層的存在,貼近海面(或其他開闊平坦且溫熱的下墊面)的太陽下方會產生“下現蜃景”的倒像,如同“太陽長了腳”一樣。國外因其輪廓與希臘字母Ω相似而稱此現象為Ω太陽;也有人將其比喻為“伊特魯斯坎花瓶”。值得一提的是通常只有距離很遠的物體,才能形成明顯的蜃景。
日月畸態 逆溫層演繹視覺魔法
圖為貴州清鎮市的將軍洞,此洞本是一處天然的喀斯特溶洞,后因水庫蓄水,洞穴被淹沒,鐘乳石才沒入水中,成為了洞潛者們欣賞水下鐘乳的絕佳之地。
喀斯特地貌 正從極限挑戰場 變成大眾新“玩”場
崮是一種特殊的桌山地貌,集中分布在魯中南低山丘陵自然區
崮是一種特殊的桌山地貌,是山東地區人們對這一地貌形態最為通俗的稱呼。在魯中南碳酸鹽巖集中分布區,由于不同巖層之間的巖性差異,在流水溶蝕和重力崩塌、風化等外力作用下,逐漸形成一個個頂部平坦、四周陡峭、山麓平緩的帽狀孤峰,這種地貌景觀即為“崮”。崮體高度一般介于10—100米之間,集中分布在蒙陰、
沂水、沂源、沂南、平邑、費縣等地,其中以蒙陰縣岱崮鎮分布最為集中,在1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30座崮,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崮形地貌集群。2007年,我國地質地貌學家將以“沂蒙七十二崮”為代表的典型崮形地貌命名為“岱崮地貌”,成為繼嶂石巖地貌、張家界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之后的我國第五大巖石地貌類型。圖為蒙陰縣岱崮鎮的崮上草原,站在崮上草原西側的南、北岱崮的崮頂,天氣晴好之時便可以遠眺東岳泰山,泰山別稱“岱”,“岱崮”之名便來源于此。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圖為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的趵突泉,泉水分三股涌出水面,水質清冽甘美,水量巨大,最大涌水量為24萬立方米/天,出露高度可達26米。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蒙陰縣岱崮鎮是群崮會聚之地,由崮組成的層層山巒向遠處延伸
在我國,岱崮地貌集中分布在山東省的魯中南低山丘陵區,呈帽狀、桌狀、錐狀、城堡狀等成群聳立在沂蒙山區,有“七十二崮天下奇”之說。崮的名字也千奇百怪,富于想象,或以動物形狀為名,如龍須崮、馬頭崮、牛頭崮、鷹嘴崮等;或以當地盛產的作物為名,如核桃崮、櫻桃崮、水柿崮等;或以姓氏村莊為名,如孔家崮、劉家崮、姜家崮等;或以人物形象為名,如雙人崮、石人崮、母子崮等……其中,蒙陰縣岱崮鎮是岱崮地貌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有30處之多。畫面前景正中為龍須崮,崮頂海拔707米,是岱崮鎮境內海拔最高的崮,因形似長龍巨口向兩側伸出的龍須而得名。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圖為山東棗莊響水河畔的喀斯特巖溶洞穴(攝影/李宗憲)。巖溶泉是指巖溶地下水的天然露頭,即含水層或含水通道與地面交會處所產生的地下水涌出地表的現象。山東省的巖溶泉廣泛發育在魯中南低山丘陵區的碳酸鹽巖地層上,在斷陷盆地內部和泉域邊緣,巖溶泉多以面狀或帶狀成群分布。這里是我國巖溶泉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有大小巖溶泉308處,具有數量多、分布密集、類型多樣、流量大的特點,其中以濟南泉群、章丘泉群、淄博泉群最具代表。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巖溶泉和巖溶洞穴在魯中南低山丘陵區的碳酸鹽巖地層上廣泛發育,是我國北方巖溶地貌景觀的代表
巖溶洞穴和巖溶泉是我國北方溫帶巖溶地貌景觀的典型代表。據統計,山東約有巖溶洞穴360多個,集中分布于魯中南低山丘陵區,并以淄博、沂源等地最為集中。它們多為單通道水平洞穴,其中以總長度在50米以下的小型洞穴占絕大多數,長度在50—500米的中型洞穴約有80個,長度500米以上的大型洞穴數量最少,僅十余個。圖為山東青州仰天山溶洞,洞內石筍、石柱等各種巖溶地貌景觀發育齊全(攝影/時登波)。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攝影 / 時登波
頂平、壁陡、坡緩,是岱崮地貌最為典型的形態
岱崮是我國山東大地上特有的一種地貌景觀,它們呈帽狀、桌狀、錐狀等矗立于天地之間,從遠處望去,酷似一座座高山城堡,巍峨挺拔,成群聳立。岱崮地貌多發育在魯中南低山丘陵區的碳酸鹽巖地層中,地層產狀平緩,巖層節理發育,由于崮體巖性上硬下軟,在漫長的風化、剝蝕和重力崩塌等作用下,逐漸形成頂平、壁陡、坡緩的典型形態。圖為位于沂水縣夏蔚鎮的江家崮,崮頂海拔617米,面積約1平方公里,崮頂周圍是垂直落差達20多米的懸崖峭壁,崖壁垂直如削,基巖裸露,異常陡峻,是沂蒙七十二崮中最為陡峭的崮之一。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瀑布及瀑布群形成的地形條件
繪圖為瀑布形成的地形條件,裂點是河床由緩坡轉向陡坡的轉折點,如果在一個集中范圍內出現多個裂點,有相對穩定且水量較大的河流流過,則會形成瀑布群,如果同一條河床在短距離內出現多個裂點,則會形成多級瀑布(繪圖/吳筱蘭)。
在第二階梯上 尋找中國壯麗的 瀑布群
在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岱崮村,一座崮兀自矗立在鄉村小路的盡頭處,在這里崮形地貌隨處可見,人們的生活早已與崮融為一體。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相比之下,梅里西坡的西藏方向還沒有過分喧囂。近幾年,甲應村的名字逐漸和梅里雪山相關聯,人們開始向往這個可以最大限度接近梅里的隱秘田園。甲應(也有甲興一說)村是一個自然村,和“一山之隔”的雨崩村有著同樣的位置優勢,對于其歸屬,林芝市察隅縣察瓦龍鄉的龍普村和昌都市左貢縣碧土鄉的龍西村還在爭論不下,但一直以來與甲應村來往密切和對其管轄更多的是龍普村。
被“折疊”的村莊甲應村
十丈洞瀑布
弧形長崖丹霞瀑布 赤水河—綦江水系
赤水河流域和綦江流域的丹霞地貌跨越川渝黔三地,由于瀑布強烈的沖蝕作用,使瀑布所在的懸崖后退很快,崖壁向內彎曲成巨大的弧形,弧形長崖在平面上呈現出完美的曲線,使得崖頂的瀑布懸空而下,飛流直入崖下的水潭。在這一帶的瀑布群中,規模最大的為貴州遵義赤水市的十丈洞瀑布,它高76米、寬80米,也是我國已知最大的丹霞瀑布。攝影/趙揭宇
在第二階梯上 尋找中國壯麗的 瀑布群
攝影 / 趙揭宇
近距離看梅里:東雨崩、西甲應
梅里雪山夾峙在怒江和瀾滄江之間,與自北向南奔流的兩條大江保持著大致相同的走向。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是梅里雪山的主峰,也是云南省的最高峰。盡管梅里雪山位于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區的交界處,但多年來,看梅里的經典方位一直是云南方向的東坡,雨崩村及其所屬的德欽縣因為是梅里雪山的觀景地已經熱鬧非凡。
被“折疊”的村莊甲應村
在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一對農民夫婦推著獨輪車,正將一車大白菜從田間運回家中;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圖是仁欽群措(右一)一家,剛剛大學畢業的仁欽群措,正在甲應村經幡廣場邊上建造一家客棧,她的父親是甲應村的木匠,她的嫂子(左一)和她一起打理日常事務,左二是她的表姐尼瑪措姆,是另一戶人家的女主人。
被“折疊”的村莊甲應村
錫林郭勒盟—正藍旗
元代
上都城
級別:都城
內蒙古現存最大的古城遺址。
元憲宗六年(1256年),忽必烈命劉秉忠在桓州城東、灤河北選地建城郭,三年建成,初名開平府。中統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此繼汗位,開平遂成為臨時都城。中統四年(1263年)升開平府為上都。至元四年(1267年),北京的大都建成,至此兩都制正式確立。自忽必烈始,元朝歷代皇帝都實行兩都巡幸制,夏季在上都避暑和處理政務。元朝11位皇帝中,有6位在此登基?;食沁呴L約1400米,外城邊長約2220米,皇城用石塊包砌,宮城用青磚包砌。攝影/管永新
尋城內蒙古 翻閱草原古城書寫的北疆“史記”
攝影 / 管永新
羊皮洞瀑布
巖溶型懸洞瀑布 烏江水系
羊皮洞瀑布是一個隱于深山、尚未對外開放的瀑布,它位于貴州貴陽清鎮市暗流鎮的木刻村。瀑布是暗河從巖溶洞口噴涌而出形成的,高60多米、寬23米,蔚為壯觀。目前,通往瀑布需要徒步走很長的一段山路,交通不便,但是因為瀑布壯麗,依然吸引著很多人前來。瀑布下游是一個高山深谷,流水在峽谷中激蕩,最終匯入了烏江。攝影/Srich
在第二階梯上 尋找中國壯麗的 瀑布群
攝影 / Srich
向神靈祈愿的經幡,
伸展在梅里神山的腳下
甲應村沿曲那通河谷呈南北方向延伸,北側坐落著4戶人家居住的房屋,南側則是村子的公共活動場所——藏族地區常見的經幡廣場。廣場中建有一座煨桑爐,每天清晨,村里的人都會到這個煨桑爐來煨桑,然后圍著經幡廣場轉經。神山護佑、經幡獵獵,照片中整理經幡的姑娘是村中的益西拉姆,此刻的她,專注而虔誠。
被“折疊”的村莊甲應村
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元代
敖倫蘇木城址(德寧路城)
級別:部落王城
汪古部是唯一信仰基督教的蒙古部落。
元代德寧路路城所在地,是當時活動于漠南地區的汪古部的王城。汪古部與蒙古人世代聯姻,其首領被封為趙王,故此城又被稱為趙王城。汪古部信奉基督教,也就是我國古代所說的景教,還短暫地皈依過羅馬天主教,考古學者推測城內曾有景教寺院和天主教堂。汪古部時期的建筑多在明代被拆毀,舊的建筑材料被用到喇嘛廟的建設中,下圖的琉璃碎片即為喇嘛廟瓦片。該城東西長約970米,南北寬約580米,為夯土城墻。
尋城內蒙古 翻閱草原古城書寫的北疆“史記”
大槽河溫泉瀑布
巖溶型多級瀑布 大渡河水系
大槽河溫泉瀑布位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境內,位于大渡河支流則木河右岸,這條瀑布最神奇的是它流出的都是溫泉,水溫常年維持在32℃,pH值7.9,為重碳酸鎂型泉水,對于治療皮膚病有很好的功效。瀑布在懸崖峭壁上飛瀉,呈三級跌落,瀑布下還有天然浴場。攝影/Srich
在第二階梯上 尋找中國壯麗的 瀑布群
攝影 / Srich
圖是幫嘎家63歲的阿幫老人和她的一部分家人。攝影/裴黎光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
北魏
和林格爾土城子(盛樂城)
級別:都城
北魏遷都平城(山西大同)前的都城。
盛樂城位于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上土城村北部,城址南北長約2.2公里,東西寬約2.1公里。盛樂城延續時間非常長,最初可能為一座戰國城池,漢代也曾作為定襄郡成樂縣的治所,北魏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營造擴建,并定為都城,城墻為夯土建造,如今古城多為北魏建筑遺存。古城西南部已被河水侵蝕,南區有戰國至北魏時期的遺存,北區多為唐代遺存,中區文化堆積最深,包含了從戰國至元朝的遺存。由此可見,北魏遷都后,此城仍有人居住。
尋城內蒙古 翻閱草原古城書寫的北疆“史記”
這里是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橫斷山脈,山谷盡頭高聳入云的一眾雪山就是大名鼎鼎的梅里雪山。你可能會疑惑為何眼前的梅里雪山變了模樣,那是因為攝影師的拍攝地點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東坡而是西坡,不在云南而在西藏。山腳下,一條小河從冰川末端蜿蜒而下,流過只有4戶人家的藏族小村莊——甲應村,這是梅里西坡距離主峰卡瓦格博最近的村莊,深藏在梅里群山深處。如今,游人已經進入甲應村,但這并不會掩蓋其桃源秘境的氣質。
被“折疊”的村莊甲應村
圖為高灘瀑布。由于瀑布群規模壯大、落差極高,因此很難將它們呈現在同一畫面中。遠處橋梁即為著名的壩陵河特大橋。
在第二階梯上 尋找中國壯麗的 瀑布群
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
金代
大廟古城(砂井路總管府故城)
級別:府城
三河包圍的古城,金始建,元沿用。
大廟古城始建于金代,是金界壕沿線的一座邊堡,由早年臣屬于女真的汪古部戍守。后來,成為了元代在汪古部領地內設立的三路一府城(德寧、凈州、集寧、砂井)之一的城池。城外東北河對岸有清代建造的錫拉木倫廟,當地俗稱大廟,故此城又被稱為大廟古城。城墻為夯土建筑,各邊長約550米。金代始建,元代沿用的古城還有很多,比如烏蘭察布市的廣益隆古城、大拉子城址等。
尋城內蒙古 翻閱草原古城書寫的北疆“史記”
在我國南海深海海底的“海馬冷泉”,“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的射出的燈光照亮了一大片海底貽貝群。在完全黑暗的深海海底,在低溫、高壓的極端環境下,存在著如此活躍的生命景象,不禁讓人慨嘆大自然的神奇!海底“冷泉”是造就這種神奇生命圖景的源泉,無數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細菌),把來自海底以下的甲烷和硫化氫等化學物質轉化為有機物質,成為了起決定作用的處級生產力,供養了眾多大型底棲生物大量生長繁殖,最終形成了獨特的以貽貝為優勢物種的冷泉生態系統??茖W家們將其稱為深海底部的“生命綠洲”。
探索海馬冷泉
繪圖/Handi工作室
范維佳
自然資源部 第二海洋研究所博士后
探索海馬冷泉
扁日月形成原理圖
插圖展示了在下冷上暖的溫度梯度環境中,光線在大氣層中的傳播路徑是如何彎曲的。在這種情況下,越是溫度高的地方,空氣的密度就越小,光線的折射率也越低。當光線穿過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質時,它會傾向于向更大的折射率(也就是更大的密度、更低的溫度)的方向彎曲。圖中所描繪的大氣溫度并非真實地反映了對流層與平流層的具體劃分,而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溫度梯度與光線折射之間的關系。在實際環境中,大氣的溫度梯度和密度變化情況可能會更為復雜。
日月畸態 逆溫層演繹視覺魔法
馬嶺河瀑布群
巖溶型隘谷瀑布南盤江水系
馬嶺河瀑布群位于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境內,南盤江的左岸支流深切入貴州高原面的地縫形成了一條長約2000米的隘谷,在隘谷中,有20多條從100多米高的隘谷頂部跌落而成的瀑布。此地喀斯特極為發育,在懸崖上還形成了連綿不絕、奇異多姿的壁掛式石鐘乳、石幔、石幕、石簾、石葉等鈣華沉積,鈣華與瀑布相映成趣。值得一提的是,馬嶺河瀑布群還是我國最長喀斯特地縫中最密集的峽谷瀑布群。攝影/李貴云
在第二階梯上 尋找中國壯麗的 瀑布群
攝影 / 李貴云
赤峰市—巴林左旗
遼代
祖州城
級別:奉陵邑
奉陵邑是具有遼代特色的城市類別。
祖州城是遼代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陵寢的奉陵邑所在地,設有天城軍專門負責祖陵的管理、護衛及祭祀。祖州城內城為長方形,東西長約270米,南北寬約140米,外城為六邊形,周長約1800米(下圖)。奉陵邑以護衛皇陵而建,祖州城在耶律阿保機的祖陵東南約1公里處,兩者間有神道相連,城東有大面積的關廂區域,可推測當時城中存在過較繁華的市井生活。外城西南角有一座石室,推測為停靈所使用。大圖為攝影師根據石室的長寬高確定拍攝角度。
尋城內蒙古 翻閱草原古城書寫的北疆“史記”
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
明代(蒙古察哈爾部)
查干浩特城址(瓦齊爾圖察罕浩特、金剛白城)
級別:部落王城
此城見證了清朝在東北地區的崛起。
查干浩特古城是末代蒙古大汗林丹汗(1592—1634年)在遼代城址上修建的一座王城。1632年,林丹汗在與后金首領努爾哈赤的戰爭中失敗,率部西逃后,城廢。古城包括內外兩重城垣以及東查干浩特城,內城呈正方形,各邊長約255米,外城呈不規則梯形,周長約3400米,東城略呈長方形,主體為夯土建造,外城南墻局部利用自然山體或石砌墻體建造。圖為攝影師在衛星地圖上比對拍攝的查干浩特城。
尋城內蒙古 翻閱草原古城書寫的北疆“史記”
張桅
水下攝影師
曾多次參與“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等深海潛水器海試和科考的拍攝 繪圖/Handi工作室
探索海馬冷泉
冷泉之所以得名,與部分冷泉噴發很像海底噴泉有關。
其實,當以甲烷為主的氣體從海底冒出時,其活動方式有煙囪式的強烈噴發、裂隙型的氣泡滲流、彌散型的甲烷滲漏等多種類型。
經調查發現,在全球海域中可能存在著900多處海底“冷泉”。我國海域也已探明多個深?!袄淙?。在“海馬冷泉”區,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了極為罕見的有大量可燃冰裸露的“冰谷”,在“冰谷”地帶有多個海底噴口正在釋放甲烷氣體。
探索海馬冷泉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梵凈山瀑布群
變質巖細長型瀑布
沅江水系、烏江水系
梵凈山是一座位于喀斯特海洋中的變質巖孤島。變質巖的特征是頂部巖石較脆弱,頂部被風化后,留下的往往是較堅硬的巖石,這也使得瀑布能維持較高高度。作為世界自然遺產的梵凈山是珍稀動植物的寶庫,作為文化名山,梵凈山還是一座佛教名山。鮮為人知的是,梵凈山還是一個瀑布王國,這里分布的幾十條瀑布構成了一個變質巖瀑布群。這些瀑布的水最終匯入沅江或烏江。圖為梵凈山巖壁上掛滿的多條瀑布,它們如絲線般從崖頂垂下,在青山綠樹掩映中,頗為夢幻。攝影/何朝清
在第二階梯上 尋找中國壯麗的 瀑布群
攝影 / 何朝清
于柏川
中國人民大學 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 博士
研究方向 中西方文化交流 考古、城市考古
繪圖/Handi工作室
尋城內蒙古 翻閱草原古城書寫的北疆“史記”
柯志新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繪圖/Handi工作室
探索海馬冷泉
2015年3月,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自行開發研制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第一次正式參與海底調查,結果首戰即告捷,幫助調查局在我國南海找到了苦尋十多年的深?;顒有岳淙?。
“海馬冷泉”位于我國南海海域,水深1300—1800米(下圖?繪圖/宋翰笛),是目前全球海底已知的最大規模深海冷泉系統。它的名字來源于發現它的“海馬”號(本圖)。利用深潛器對深海冷泉進行調查研究,是開展冷泉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國的深潛器有“海馬”號、“發現”號等深海遙控潛水器,以及“深海勇士”號等載人深潛器。
探索海馬冷泉
2018年,在一次針對海馬冷泉的考察中史無前例地出現了遙控深潛器和載人深潛器聯合作業的場景,“海馬”號拍攝了深潛器在“海馬冷泉”噴口作業的珍貴畫面。
探索海馬冷泉
在群山間伸展枝蔓的沅江“樹冠”
清水江上游有南源和北源兩條江河,它們沿途吸納四方來水,在黔東南的凱里市匯合。南源是沅江的正源,被當地人稱為 “龍頭江”(又名劍江、馬尾河)。北源則被稱為“重安江”,山環水繞,民族風情濃郁,該段處于云貴高原地區,河道切割群山,高峰深谷連綿。從水系圖上看,清水江就像是沅江在群山間延伸生長的巨大“水系樹冠”。
圖為1990年重安江上行駛的鄉間航船,沿途村寨中的人們乘船去趕集。沿江群山連綿,阻隔陸路,這條江的干流和復雜的支流在過往歲月中就是當地人的“天然公路網”。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樹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黃果樹瀑布群 巖溶型多級瀑布北盤江水系
黃果樹瀑布位于貴州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黃果樹瀑布為北盤江左岸支流打幫河—壩陵河左岸的次級支流三岔河在裂點處跌落而成,由于所在區域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黃果樹瀑布也是典型的巖溶型瀑布。大約從4.7萬年前開始,三岔河上游的地表河轉入地下河,在進水洞口形成了瀑布,后來由于地下河的洞頂坍塌,使瀑布暴露于地表,才進一步發展成了現在的瀑布。黃果樹瀑布寬101米、高77.8米,是我國知名度最高的瀑布之一。在夏秋雨季,隨著降雨量的增多,洪水泛濫,本是白色的水簾被泥沙染黃,呈現出了一個與人們認識中不一樣的黃果樹瀑布。
在第二階梯上 尋找中國壯麗的 瀑布群
冷泉噴口蓬勃暴發的突發性的精彩瞬間被偶然間拍到,類似這種精彩的時刻和畫面是可遇不可求的。
只有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海底觀察和拍攝,如此好運才會照拂于你。
在拍攝海馬冷泉的一片貽貝群落的時候,照相機碰巧拍下這個甲烷氣體突然暴發的難得瞬間,其暴發力把貽貝沖離了海底。拍攝到這種海底氣體突然噴發現象的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這種暴發現象并不是海底表面的氣體作用,而是有一股來自海底以下的強大氣體順著裂隙通道突然沖出海底,氣體壓力瞬間釋放所產生的強大沖擊力造成的。
探索海馬冷泉
“海馬冷泉”內有眾多零散分布的海底噴口。有的是緩慢釋放出甲烷氣體,周邊有大量貽貝;
探索海馬冷泉
有的則從海底蓬勃涌出,猛烈釋放,但噴口附近長著不同的生物。這些噴口具有明顯不同的流體活動特征和滲漏速度,噴口附近的生物群落也存在很大差異??蒲腥藛T可以通過對處于不同發育階段的“冷泉”對比研究發現冷泉的發育過程和規律。
探索海馬冷泉
在冷泉生態系統中,因為地勢比較平緩,所以眾多不同的生物都是在海底平面上混居,交錯分布。
在一道海底溝壑底部,一叢淺綠色的擬蛾螺在兩側貽貝的守護下,形成了一個小小的聚落,在攝影燈側逆光的照射下,營造出一種貽貝峽谷的氛圍。擬蛾螺主要和貽貝混居在一起,不過它們有著比貽貝更強大的移動能力。
探索海馬冷泉
而鎧甲蝦等游蕩活動的海洋生物也會在貽貝群落中俊巡,畢竟這里生物眾多,有著遠比其他地方更豐富和更容易獲得的食物來源。
探索海馬冷泉
在海馬冷泉,貽貝群落是最常見、規模最大的冷泉生物群落,在其中也藏匿著眾多其他生物。
通常,貽貝多出現在活動的冷泉噴口附近,是冷泉生態演替周期中發育最早的生物物種之一。在海馬冷泉發現的貽貝群落,規模最大的可以延綿數百米之遠,蔚為壯觀。它們身上往往附著了帽貝、??壬?。在密集的貽貝群落中,也會吸引大量的阿爾文蝦、海蛇鳚在此聚集覓食。
探索海馬冷泉
由于血液中含有血紅蛋白用作輸送氣體,白瓜貝的足與外套膜均呈紅色??蒲腥藛T研究發現,白瓜貝的腸道和消化系統已經退化,僅依賴鰓表皮細胞內的共生細菌通過化能合成的方式獲取能量與營養物質。但這種共生關系從何時建立起來,白瓜貝與其共生細菌之間又是如何進行營養互補的,仍然不詳。
探索海馬冷泉
伴溢蛤主要生活在冷泉硫化氫氣體濃度高的地方與同為深海雙殼類的貽貝相比,它們組成的群落中伴生的其他冷泉生物種類很少。
伴溢蛤也被稱作白瓜貝,它們是目前在海馬冷泉發現的冷泉生物中體型最大的深海雙殼類,體長一般超過15厘米,最高的能長到20多厘米?;钪陌坠县愂钦玖⒑烷]合的,而死去的則會呈現出平躺分裂的狀態。它們將紅色的足伸入海底沉積物中,以獲取硫化氫。
探索海馬冷泉
泰山雄踞山東省中部,為全省的最高點,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東北部的黃河三角洲海拔直線下降,為全省陸地的最低點,海拔僅為2—10米。站在泰山之上向遠處眺望,視線毫無遮擋,其北部拔起于廣闊無垠的華北平原,南部俯瞰連綿不斷的低山丘陵,垂直落差達千米以上,頗有一種“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氣勢(攝影/珊瑚海)。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攝影 / 珊瑚海
它高出地表的長長的絲狀軀體,成為眾多鎧甲蝦、海蛇尾、海參附著的娛樂場(本圖),還有一些深海的紅蝦(下圖)來湊熱鬧。在海馬冷泉目前已知的生物群落之中,貽貝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其次就是細管蟲群落。
探索海馬冷泉
科研人員在海馬冷泉區僅發現一處冷泉噴口附近生活著細管蟲群落,這種如同野草一樣的管蟲僅在這里發現有分布,屬于海馬冷泉特有種。
如同野草一樣蔓延生長的細管蟲群落,似乎透露著這處冷泉噴口噴發的方向和強弱程度。
探索海馬冷泉
這些細菌從冷泉流體中獲取硫離子,又從海水中獲得氧氣,合成管狀蠕蟲生存所必需的有機物。由于管狀蠕蟲可以將它們的“根”延伸到基巖一米多深的地方,因此,即使海底表面的硫化氫被完全耗盡,但只要它們在地下仍然存在,那么管狀蠕蟲仍可成片群居。
探索海馬冷泉
科研人員在海馬冷泉發現了獨特的管狀蠕蟲群落,它們雖然看著很不起眼,不過很可能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大型深海底棲動物,目前已知的壽命可達250年之久。
冷泉生態系統通常依賴化能自養微生物與其宿主的共生關系,形成深?!盎哪敝械摹吧G洲”,管狀蠕蟲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生物之一。通常情況下,管狀蠕蟲只出現在流體活動較低的環境中。海馬冷泉區發現的管狀蠕蟲沒有嘴和消化系統,依靠自身組織中喜食硫化氫的細菌生產的養分為生。
探索海馬冷泉
圖為灣水鎮趕場的熱鬧情景。河灘就是天然的墟場。攝于1989年。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樹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在“海馬”號攜帶的高分辨率專業攝像設備的幫助下,科研人員在海馬冷泉區發現了一種由多鱗蟲和頂須蟲為主的多毛類,以及橈足類組成的生物群落。
這些生物體型很小,但很密集,極難被發現。
一條深海魚靜靜地趴在海底,在它的身下和周圍,遍地都是密密麻麻的多鱗蟲、頂須蟲,以及在海水中忽上忽下游動的白色橈足類生物。長期以來,受限于深潛器所攜帶相機的低分辨率,這些數量規模的體型微小的生物很難被直接觀察和拍攝到,只是在一些其他大型生物標本的體內發現過共生的個體。
探索海馬冷泉
在魯中南自然省,崮的周圍幾乎都環繞著等高線般的梯田,因此也可稱其為“等高線省”
圖以垂直俯視的視角展示了崮群以及周圍地區的地貌形態。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幾個小村莊中間,密集分布著五六座形態各異的崮。在崮的周圍,則環繞著一條條層層疊疊的如同等高線般的環形曲線(繪圖/吳筱蘭)。這些曲線便是當地人充分利用崮的地形條件,在崮坡地帶因地制宜開墾出的梯田。與我國南方地區的梯田多為水田不同,這里的梯田均為旱田,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麥、紅薯等,經濟作物則以蘋果、桃、山楂等為主。這里只展示了魯中南地區局部的景象,如果將視野擴大,我們會發現在整個魯中南地區,幾乎每座崮的周圍都被這樣的“等高線”所環繞。這些等高線蜿蜒曲折,連綿不斷,形成一張巨大的“等高線網”。因此可以說,魯中南低山丘陵自然省也是一個“等高線省”。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觸角端頭發紅、身形纖長的頂須蟲將身體固定在一個個小泥坑里,招搖著觸角捕食;而多鱗蟲則會從地面上彈射起來捕食。只有兩毫米大小的白色橈足類漂浮在海水中,快速游動,如同海中的白雪一般。
探索海馬冷泉
更換一個拍攝角度,攝影師發現冷泉的生物世界也是很喧鬧的。與貽貝、管蟲等生物群落相比,多毛類和橈足類生物組成的群落一直處于活動狀態,十分活躍。
將深海高清攝像設備平放在海底,然后把攝影照明燈放在遠處形成側逆光的照射角度,獲得了與體型微小的多毛類和橈足類生物平視的拍攝角度。
探索海馬冷泉
在深海冷泉生態系統中,不同物種之間捕食與被捕食的營養關系不顯著,它們之間更多的是一種共生關系,而不是像陸地上的食物鏈一樣的層層遞進的捕食關系。
一只巨型章魚正伸著觸手在海底爬行,在它不遠處,一條深海魚靜靜地待在海底上。實際上,在它們身下海底表面那些像粗砂粒一般的東西,就是多毛類生物穴居的區域。隨著“海馬”號的設備升級和對冷泉的長期調查工作,相信會發現更多之前未曾見過的豐富生物和生物群落。
探索海馬冷泉
圖為清水江沙壩墟場上賣小豬仔的當地人。攝于1991年。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樹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我國對于海馬冷泉的正式研究尚不足10年,目前的調查結果顯示,海馬冷泉區很可能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深海冷泉,它勢必會成為我國冷泉研究最重要的海底基地。
在“海馬”號燈光的照射下,一處典型的深海冷泉噴口周邊的生命圖景盡收眼底。無論是附著在碳酸鹽巖上的貽貝,還是顏色更艷麗的帽貝,抑或是遠處在海底爬行的海螺和遍布海底的貽貝群落,它們共同組成了這片漆黑深海底部的獨特生命世界。對深海冷泉生態系統的研究,也將為人類解答深海生物生命起源與演化等科學問題提供重要的幫助。
探索海馬冷泉
古老的水碾房:飄蕩在清水江上的稻米清香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清水江上還有不少水碾房,往往建在水流落差較大的地方。磨盤不用電,而是借用水力的推動來碾米,水碾房有的有茅草屋遮風擋雨,有的就是露天。有單個的,有好幾個一排的,樣式不同。附近的鄉民用小船運來稻谷,加工成脫殼后的白米,重復著世世代代的生活軌跡。稻谷成熟的季節,太陽下山時村寨炊煙四起,遠處層層梯田鋪展,稻米的清香也飄蕩在清水江上。本圖及下圖為清水江上的水碾房,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攝于1989—1992年。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樹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近在咫尺的群山,高大得讓人震撼,而甲應村的沙棘樹也高大到超出常人的認知,這里的沙棘樹要幾個人合在一起才能環抱,從甲應村到將軍峰下面的冰湖,有一條徒步道,行走其間,隨處可見參天的古沙棘樹。層疊的群山后,是卡瓦格博雄偉的身姿直插云天。
被“折疊”的村莊甲應村
清水江的多重身份:幼兒園、牧場和晾衣場
清水河像母親一樣哺育著沿江的村寨,也為人們提供著多樣而溫柔的照料。很多村寨的房子就建在江邊,打開后門就可以跳進江中,村民在江畔洗衣服、洗菜,水牛在河里泡澡,小孩子天天在江邊游戲,江中戲水。衣服洗好了就曬在江灘上,色彩繽紛。水草多的地方,則是村民的天然牧場,牛、馬、羊、鴨、鵝喧鬧成一片。圖為在江邊村寨返迷村的孩子們,正無拘無束地在江上玩耍。本圖攝于1992年。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樹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流淌著的“生活廣場”:河畔的老市場與渡口
灣水是清水江中段的一個碼頭村鎮,這一帶江兩岸有許多古老村寨,自然形成的商業墟場就設在河心灘或河岸上,很有特色。場上有賣百貨的,賣糧食的,賣蔬菜、雞鴨、牲畜的,還有染布的、補鍋的、剃頭的、賣小吃的等等,河沙壩上炊煙繚繞,非常熱鬧。
圖為灣水鎮兒童擺渡過江去上學。攝于1992年。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樹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圖為1991年重安江上的水手們協作拖船走過激流險灘。如巖寨巨石長灘的兩邊都是高山懸崖,時而有巨石滾落,水道阻塞,行船艱難,船工們要相互協作才能闖過道道險關。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樹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去甲應村的路,在Z形和S形中變換
去往甲應村的路在2016年修通,雖然可以通車,但并不代表可以自由通過。沒有護欄的非鋪裝山路危險性極高,對人和車來說都是極大的考驗。很多路段坡陡彎急,窄路的一側便是萬丈深淵。
被“折疊”的村莊甲應村
九龍瀑布群
巖溶型多級瀑布 南盤江水系
在云南曲靖市羅平縣境內,有一處極為壯觀的瀑布群,它便是南盤江左岸支流黃泥河上游支系的九龍河在連續裂點上形成的九龍瀑布群。在十幾公里的河長內,從上游到下游依次有白絮瀑、情人瀑、石龍漫游瀑、神龍瀑、三道較低矮的瀑布群、迎賓瀑布等十多個瀑布,其中以神龍瀑規模最大,它高70多米、寬120多米,在瀑群中極為出眾。在瀑布群沿途,還有多個鈣華池、鈣華堰塞湖等地貌景觀。瀑布群中的跌水高低錯落、形態各異,堪稱我國喀斯特瀑布中的奇觀。攝影/李貴云
在第二階梯上 尋找中國壯麗的 瀑布群
攝影 / 李貴云
李澤浩 繪圖/Handi工作室
倫敦大學學院、考古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 計算考古學、空間分析與地理建模
尋城內蒙古 翻閱草原古城書寫的北疆“史記”
清水江發源于貴州中部斗篷山,屬沅江水系上游,流經黔東南,在湖南洪江黔陽古城與水交匯后進入沅江中游。明清兩代,清水江是黔木出山最大的水運通道,到了清中后期,木材貿易的發展更是進入了巔峰期。除了朝廷征集修筑宮殿的皇木外,諸多民商也云集清水江畔。數百年的木材貿易給清水江沿線留下了種種歲月和文化、經濟的印痕。圖為20世紀90年代初在清水江上放木排到下游的排工。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樹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梅里群山腳下,一張只有6人的“全村合影”
本文作者多次到訪甲應村,最近一次在今年的7月份。作者原本的設想是在經幡廣場前面以梅里雪山為背景為全體村民拍一張合影,為解決燈光問題,他還專門準備了幾十盞酥油燈。結果,計劃拍攝的當天下午出了事,一輛來甲應村的越野車在路上翻下了深溝,車上的4個人全部遇難。設想的全村合影,因為村民大部分上山去救援車禍,最后只有幫嘎家的6個人到場。夜晚的甲應村更加沉靜,最明亮的依然是梅里群山皚皚的雪峰。攝影/裴黎光
古老的“苗疆”,神秘的“苗江
歷史上,清水江曾長久地籠罩在神秘的迷霧之中,沿江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外人很難進入。在苗族漫長的遷徙歲月中,他們從東沿江逆流而上,在清水江畔聚居繁衍,建立了諸多苗寨,形成了神秘的苗疆,縈繞著濃郁的民族氛圍。清水江也是一條“百節之江”,除了最隆重的姊妹節和龍舟節外,各個地方也都有自己的民俗和節日。圖為1985年黃平縣谷隴蘆笙會上的盛裝苗女。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樹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霧霾觸發太陽“形變”的更多可能
江蘇鹽城朝陽下的麋鹿群。霧霾往往伴隨低空逆溫層而存在和持續,雖然霧霾會讓遠方景物看上去顯得得模糊,但逆溫層的存在對觀察日月畸態是有利的。在極端清澈和晴朗的天氣里,我們通常只能觀察到扁的日月或者Ω形的日月,而當有強逆溫層存在時,或許會有更多日月畸態的可能性值得期待。攝影/楊天垚?黃飛雄?朱劍清
日月畸態 逆溫層演繹視覺魔法
赤峰市—巴林左旗
遼代
上京城
級別:都城
遼代五京中最重要的都城。
遼上京為遼代早期都城,分為南北兩城,北城為皇城,呈六邊形,南城為漢城,呈四邊形?;食侵荛L約6400米,漢城北墻即皇城南墻,面積略小于皇城,城墻均為夯土建筑。
尋城內蒙古 翻閱草原古城書寫的北疆“史記”
96公里:從蘇州拍攝上海陸家嘴日出
在太湖東岸的蘇州市,攝影師們拍攝96公里外的上海建筑群。伴隨著日出,太陽和近百公里外的建筑群在畫面中邊緣似乎都在抖動,這是因大氣密度不均所導致。距離越遠的觀測物,越容易因光線被大氣折射而顯得形狀畸變。更遙遠的太陽,在地球大氣層對光的強烈折射中幾乎呈現為扁橢圓形。攝影/楊天垚?鄒健雄?黃飛雄?潘偉杰
日月畸態 逆溫層演繹視覺魔法
大氣如同質地不均勻的透光鏡
如果大氣密度在不同高度存在反復突變,則可能形成反復曲折變形的太陽。就像在哈哈鏡中反復變形的人體一樣,朝陽或者落日的虛像也會在升落過程中不斷扭曲變形,有時會出現“葫蘆狀”的離奇圖案。攝影/宋睿宇
扭曲的月食:從太空可以看到更扁的月亮
逆溫層與大氣密度的差異可以讓海面上帶食升起的月亮變得形態夸張和扭曲(攝影/Glenn Beltz)。如果能有機會在太空中拍攝地球地平線附近的月出月落,將會收獲到更加離譜的景象。從太空把目光投向地球的地平線,視線穿過的大氣層比從地球表面望向地平線時要更厚,此時大氣折射現象必然更加明顯。
日月畸態 逆溫層演繹視覺魔法
飛機如吸管般 “吸走”一塊太陽
當飛行器、火焰等能夠強烈加熱空氣的物質或者現象在視線中與日月輪廓重疊時,熱空氣與周邊較冷空氣會形成明顯的密度差異??諝饨橘|的不均勻導致光線強烈的折射,透過這部分空氣,可以看到日月出現局部變形的虛像。圖中的太陽仿佛被路過的飛機“吸走一塊”,非常有趣。攝影/林立鍇
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寨鎮的麻陽河龍清潭有一個巨大的喀斯特天坑,天坑巖壁上還有兩條瀑布傾瀉而下。后來,天坑與麻陽河交界的部分發生崩塌,崩塌物被水溶蝕、沖走后,形成了一個開放式的天坑。這里本是喀斯特地區常見的天坑地貌,卻由于近些年興起的速降運動,使它成為了眾多速降愛好者紛至沓來的運動勝地。不僅專業人士常在這里訓練,而且普通大眾也可在此一試身手。圖為兩個人在掛壁繩索上從高處速降,自然美景與極限挑戰融為了一體。攝影/趙揭宇
喀斯特地貌 正從極限挑戰場 變成大眾新“玩”場
攝影 / 趙揭宇
柱子崮由崮頂、崮身、崮基三部分組成,保持著崮體最典型的形態
柱子崮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新莊鎮,崮頂海拔426米,面積約2平方公里,因崮體四壁陡峻、直立如柱而得名。柱子崮由崮頂、崮身、崮基三部分組成,其中,上部最為平緩、開闊的頂部稱為崮頂,中部呈柱狀陡直的巖壁稱為崮身,下部相對平緩的山坡為崮基。崮頂和崮身的巖性基本一致,以相對較硬的灰巖為主;崮基部分則以相對較軟的頁巖為主,絕大部分為崩塌堆積物所覆蓋,人們環繞崮基在其上開墾梯田、種植經濟林等。目前,柱子崮正處于持續發育階段,保持著崮體最典型的形態。
四個視角看山東:飛地、 桌山、 溫帶喀斯特、 等高線
方太陽?太陽變形的極端情況
相比于較為常見的“扁太陽”,一些特殊形狀的影像案例更加令人咋舌。由于強逆溫層的存在,圖中太陽在即將落下海平面的某段時刻,被“下現蜃景”塑造成方形的外觀。這種情況很可能是逆溫層令太陽“腰部”的影像被大幅抬升,“覆蓋”了原本太陽頂端的影像,因而太陽看起來“頭和腰一邊粗”。左側太陽是“方太陽”2—3分鐘之前的樣貌。通過圖像疊加,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太陽中上部尚未通過強逆溫層,幾乎保持著原態。攝影/宋睿宇
圖為普通人在貴州某喀斯特溶洞內探洞、露營(攝影/阿豹)。
喀斯特地貌 正從極限挑戰場 變成大眾新“玩”場
攝影 / 阿豹
圖片為今年1月10日在上海陸家嘴拍攝的月升過程。將不同時間的月亮疊在一起,可以看到低角度的月亮通常都會比高角度的月亮看起來扁一些,接近于橢圓。日出日落時看到的低角度太陽也是如此。日月的光線穿過大氣層時發生了折射,光線到達地面觀察者的眼中,形成的虛像會與日月真實位置略有差異。日月角度越低,其光線穿過大氣時折射就越劇烈,我們看到的日月變形程度就會更大。攝影/楊天垚
舢板入洞,單槳穿橋:喀斯特正在成為大眾樂園
以前,劃舢板沿著伏流進入喀斯特溶洞曾是專業人士才能參與的運動,但隨著喀斯特運動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也可以劃著舢板進入溶洞,去看未經照明工程布置過的天然鐘乳石,去看一條條神奇的地下河。圖為貴陽石龍洞中,人們劃著舢板進入溶洞飽覽喀斯特的天然美景(攝影/胡旭東)。
喀斯特地貌 正從極限挑戰場 變成大眾新“玩”場
攝影 / 胡旭東
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民國
德承永城圐圙
級別:民防城
內蒙古較晚的一座古城,至今不到百年歷史。
內蒙古地區的現代城池絕大多數都是從清朝或民國時期沿用而來,隨著城市更迭翻新,很難見到具有明顯清朝風格的古城,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境內的多倫諾爾城是一處保留較好的清代古城。內蒙古的城池營建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當時,綏遠境內的土匪猖獗,德承永城圐圙便是當時村民為防御土匪侵擾而修建。土坯砌筑,四角有角臺,南墻中部辟門,北墻上有一小廟尚存,城內有土坯房、牲畜圈遺跡。
尋城內蒙古 翻閱草原古城書寫的北疆“史記”
越接近地平線,日月就顯得越扁
從開闊處觀察月升月落,可見它們在角度極低時,不但因大氣對光的散射而顯得發紅,還會由于大氣對光的折射而明顯變扁。越是靠近地平線,月亮或者太陽通??瓷先ゾ驮奖?,變扁的程度可達20%至50%。攝影/Oscar Martin Mesonero
日月畸態 逆溫層演繹視覺魔法
貴州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喀斯特地貌,崎嶇的地形使得交通不暢,也讓可耕種土地極為稀少,僅有的平地都優先用來發展農業。盡管如此,貴州人卻在山地上因地制宜,發展出了眾多的山地運動,甚至有人形容貴州為中國山地運動啟蒙省。近些年,貴州人利用喀斯特地貌發展出了眾多的新“玩”法,貴州已經成為了我國第一山地運動大省。地圖展現的就是貴州主要的山地運動項目分布點。圖為攀巖初學者在六盤水市神雕峰的巖壁上練習飛拉達,飛拉達即在巖壁上行走(攝影/王子源)。
喀斯特地貌 正從極限挑戰場 變成大眾新“玩”場
攝影 / 王子源
錫林郭勒盟—正藍旗
金朝
老黑城子(舊桓州故城)
級別:州城
與元上都鄰近,閃電河流經城邊。
老黑城子為金代舊桓州城,位于閃電河東岸。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以漢代烏桓故地建桓州城,金章宗明昌七年(1196年),在城北面另筑新桓州城(今四郎城古城),舊桓州城遂廢棄。該古城呈長方形,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200米,為夯土城墻。歷經800多年后,城中市井建筑遺存已基本不存,只有在航拍視角下,才能看到這里曾是一處古城。閃電河蜿蜒流過古城邊上,默默見證著這座古城的興衰。
尋城內蒙古 翻閱草原古城書寫的北疆“史記”
圖中與攝影師距離較近的飛鳥輪廓清晰,但沒有蜃景出現。
攝影/李明學
圖為劃著單槳皮劃艇在遵義云門囤的天門洞下你追我趕的人們,劃艇穿過天生橋,也給人們提供了欣賞天生橋的不同視角(攝影/胡斌)。
喀斯特地貌 正從極限挑戰場 變成大眾新“玩”場
攝影 / 胡斌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
唐代
新忽熱古城(橫塞軍城)
級別:屯軍軍城
新忽熱古城是唐朝邊防決策失誤的產物。
漢朝和唐朝都曾建有受降城,漢朝的受降城是為了安置匈奴人而建,唐朝的受降城是為了安置突厥人而建,關于漢唐受降城的準確位置至今沒有定論。曾有學者推測烏拉特中旗摩楞河東岸的新忽熱古城為漢受降城,但近年考古發掘出土了典型的唐代遺物,且城門、甕城、馬面等形制與唐代城池接近。根據地理位置推測此城應為唐天寶八年(749年)所置的橫塞軍城,城建好后僅五年就因“地偏不可耕”而廢棄。今存南北長約890米、東西寬約780米的夯土城墻。據專家判斷,在其南側的一座古城應為接受突厥的唐受降城。
尋城內蒙古 翻閱草原古城書寫的北疆“史記”
恩施清江蝴蝶崖瀑布
巖溶型懸洞瀑布 清江水系
清江是穿行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一條重要河流,也是長江右岸較大的支流。恩施州也是我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區,這一帶的喀斯特地貌以山奇水秀著稱。尤其是在一片喀斯特山體形成的蝴蝶崖上,一股飛流從崖中間噴涌而出,它是暗河在溶洞口涌出而成的懸洞瀑布。瀑布跌入下面的清江中,為這只“蝴蝶”增添了幾許靈動感。攝影/馮建新
在第二階梯上 尋找中國壯麗的 瀑布群
攝影 / 馮建新
圖為錦屏縣文書特藏館,館中收藏了大量的清水江民間文書。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樹冠”,古老的黔地“苗江”
圖為錦屏縣文書特藏館,館中收藏了大量的清水江民間文書。
千里清水江 沅江的“樹冠”,古老的黔地“苗江”